东街口,福州*著名的商业街区之一。广义的东街口包括八一七路、津泰路、东街、杨桥东路等。狭义的东街口即东街-八一七路口。东街口,在晋朝就已成为福州的商业区,有1700多年历史了。
东街口向东为东街,向西为杨桥东路,南北向为八一七路(其中向南的街段古称南街)。标志性建筑有东街口天桥、电信大楼、东百等。东街口是福州*重要的商业中心,三大百货(东百、东方和大洋)均落足于此。
晋太康三年(公元282年)建晋安郡城,城内是官府衙门、官员和乡绅住宅,商店一般都设在城外。环城凿护城壕,南门外的护城壕是一条大河,外地运来的货物都在此登岸。当时,南门位于现在的虎节路口,东街口位于大河南岸,是全城*大的交通点。因此,东街口成为当时*大的集市。批发商、手工业作坊和零售商店都在这里。唐末,王审知扩建福州城(后人称罗城),南门发展到安泰桥;东街口成为全城的中心,名叫“十字街头”。东边叫左通衢(即今东街),大商店多设在此;西边叫右通衢,西端有一座杨桥(今杨桥路就由此而得名),沿河两岸种有很多护堤杨柳,客栈、茶楼、酒家多集中在右通衢。1954年,东街口兴建百货大楼,挖基时曾挖出一列唐代大炉灶,证明远在唐代这里已有茶楼酒肆。到了宋代,福州码头移到澳桥和安泰桥,大宗货物不再在东街口登岸。但由于城内人口增加,商店也多了,故以东街口为中心,南北拓展。东街以南大街两旁沟河上均搭盖店铺;旧城虎节门以内的大街,不仅两旁沟河被店铺占满,街东沟河外的大路上还搭盖了一条长廊,作为临时集市。宋代诗人龙昌期诗:“百货随潮船入市,万家沽酒户垂帘”,画出了那是东街口一带的繁荣景象。
地址:福州市鼓楼区东街口